蝮蛇玉竹胶囊,冬天是虫,夏天为草,是一种名贵的滋补药材。近年来,价格飙升,根据个头大小, 每斤价格从几十万到十几万人民币不等。这两年价格虽有所降温,但个头大的草市场价仍在每斤十万块钱以上。市场上一般以“克”为单位标价售卖,新鲜则以“根”为单位出售。
这么贵,我们自己上山去挖可好?在西藏当雄县举办的“相约纳木湖畔,寻觅之旅”活动中,媒体记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都上山体验了一次牧民挖的生活。在体验过程中,游客直呼“原来贵是有道理的”。
当雄县位于拉萨市的北部,平均海拔4300米,这里有纳木错圣湖、念青唐古拉神山、唐冰湖、廓琼岗日冰川、阿热湿地等优美的自然风光,当雄,藏语意为“挑选的牧场”,这里的牛羊肥美,的品质自然也不在话下。
记者乘坐的车辆一路颠簸,穿过一段大约3公里的“石子路”才到达当雄县龙仁乡郭庆村的采挖点山脚下。由于前些天下过雪,这片长的山上还有积雪覆盖。
在当地牧民赤列措姆的指引下,记者开始上山找。赤列措姆告诉记者,这里就是当地牧民挖的一座山,海拔在4500米左右。从山脚往上走不是一件易事,陡峭的山上根本没有一条现成的路可走,只能凭着牧民的经验往上攀爬。加上有积雪,上山的“路”更加湿滑,记者是一只“菜鸟”,基本是在赤列措姆的帮助下被拖上去的。
一边上山一边找,记者也像赤列措姆那样匍匐在地上,仔细盯着草皮不停地寻找,结果一无所获,难道在海拔低的地方不长?
继续往上爬,这里用“爬”一点都不为过。到达半山腰时山的另一边天色暗沉,赤列措姆说:“快下雪了”。寒风让记者的脸感到有点刺痛。不一会儿,天空就飘起了雪,好在高原的天气就如同“娃娃的脸”,不一会儿天气又放晴了。同来体验挖的一名四川姑娘说:“现在终于知道贵是有道理的,挖的过程太艰辛了。”
天放晴后,体验者们又继续向着山顶迈进,以为白雪覆盖着的地方会有,但每当人们充满希望地将雪一点一点“滚”雪球似地挪开,却连的影子都没看见,心中都不免有些失落:原以为会漫山遍野呢!
实际上,多生长在3000米至5000米的高山草地灌木带雪线附近的草坡上。伸出土壤,只露出一点点黑色的“头”,和其他杂草容易混在一起看不清楚。
据当地牧民介绍,即使有经验的牧民也有一无所获的时候。多的时候一天也只能挖到二十多根,可见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找到。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,牧民在挖完时必须回填,保持草皮的完好。
半天的时间,体验者们还是一无所获,只能眼巴巴欣赏别人的,不过当雄美丽的自然风光、特色的牧民文化、当地牧民的淳朴以及寻找本身的乐趣,令人难忘。